这两天,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,格外关注复旦投毒案的侦破进展情况。这是一个令人伤心和悲痛的消息,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,就这样英年早逝了,实在让人扼腕叹息。
在这起不幸的事件背后,人性的陨落和道德感的缺失,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:以往的高等教育,是否还存在着某些欠缺。
这次复旦投毒案和前些时候的女博士后常燕事件,都让我深思一个问题:高知分子一定就等于高级人才吗?按照学历来看,博士 和博士后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了,但遗憾的是,他们却没能拥有一颗与渊博的学识相匹配的强大内心。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,不仅远远落后于他们的学识水平,甚至在某些方面,还不及一个普通的公民更有道德意识和责任心,这不能不令人汗颜。
一个人的修养、品德和胸怀,有时候是无法与他的学历和能力成正比的。长期以来,中国的应试教育,过于注重分数和考试成绩,而忽视了对一个人心灵工程和道德工程的建设。
从高中生——本科生——硕士生——博士生——博士后,在人生的这些阶段里,每一场考试,都是一场残酷的竞争。每个人都想成为跳过龙门的鲤鱼,压力也可想而知。
面对压力和竞争,一个人如果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,那么他就会较为从容、也较为宽容地处理好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现实问题。相反,如果一个人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,也没有一种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,那么,他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现实问题时,就很容易被人性中的嫉妒和自私所绑架,铤而走险,采取一种极端的、不道德的、甚至是极其卑劣的手段,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而教育的功能,就是让人知礼仪,懂技能,明心智,高节操。不仅要让一个人成为掌握某种高超技能的专类人才,更要让一个人成为一个品行高尚,乐观豁达,对他人,对社会都有贡献的道德文明之人。
眼下发生的复旦投毒案和常燕事件,却让我们不能不反省我们以往的高等教育。无论是复旦投毒案的嫌疑人,还是常燕,他们都是拥有高超技能的专类人才,但他们却都无法与真正的高级人才划等号。一个再有高超技能的人,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文关怀做基础,那么他的高超技能也无法为社会造福。相反,高知分子一旦利用他们所掌握的高超技能实施违法犯罪行为,他们会比普通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,也更隐蔽。
因此,从小开始,加强对一个人的心灵建设和道德建设,与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,都是同等重要的。厚德载物,乐观向善,这是一个人成长为一棵栋梁之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。
不要让自私的杂草,遮蔽某些高知分子的心灵。只有让一个高知分子,拥有和他渊博的学识相匹配的强大内心和人文关怀,高知分子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级人才。
字数:1077 发表时间:2015-03-01 14:26:27
亲爱的朋友们,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关注!如果您对“打破书号垄断”呼吁行动,有独到的见解和良好的建议,特别欢迎您在此留下宝贵的合理化建议!